去年给黄于纲策划展览的时候,就想到了他为什么从中央美院2006年毕业后,一下子回到老家湖南湘西,常住凉灯村至今。这个地方是他的家乡,是成长的记忆之所,但并非每个离开家乡的人都愿意为之流连的。对于黄于纲,他去那里并不是去采风,也不是去画风景,而是去画一种现实,画一种中国乡村民间历史。
这里既涉及到作为一个画家的黄于纲对绘画的理解,也涉及到作为一个公民的黄于纲对于乡村发展的态度和责任。关于绘画,历史和今天都说过很多的话,甚至是狠话。从发展的角度,绘画自然有一个自身演变与变化的时间轴,对于中国美术的历史与欧美的美术历史都说明了这一状况,也因此,绘画被历史地赋予很多功能和特质,在往大了一层说,绘画在与其他媒介比较中被置于否定的境况中,甚至被判了死刑。从比较与时间轴的维度上去说绘画这样的命运自然有其合理性和时效性,这是变局的历史观使然,也是作为艺术家的人必然要了然于心的思考立足点。
特别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绘画的纯粹性和平面性,绘画的叙事功能被彻底弱化,绘画的写实性成为绘画历史进入现代被剔除的对象。这是绘画的纯粹性发展之一路。但是在这样的纯粹现代主义之外,仍然存在一种特别强调绘画的功能性的历史需要,它既有集体的形式形态需要,也有个体的人文关怀诉求,甚至独立的历史与政治价值反思的追求。在这个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依然存在,其语言的求索也依然可以与现代主义绘画并举,只是因为选择的偏狭而导致了叙事绘画的冷落。它的背景是一方面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过度消费,导致画家和社会公众对虚假的叙事的厌倦和拒斥;另一方面由于低俗的叙事应景的绘画的流行,如风情画、乡景画、市井风俗画,使得绘画的当代文化意义大为消解,几近于无。这方面的消耗使得叙事绘画处于历史的尴尬境地而又无法敞明自身的真实价值。
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绘画在今天的地位和性质?绘画在中国不仅是最大的艺术媒介,从事创作的人群最多,而且其发生的诸多意义值得细论。在国际上,绘画的当代意义的敞明都是一个事实,也是一个足可引为荣耀的事业。但前提是:对绘画必得新的方法论与思想呈现。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绘画的见识与信念,绝不会在绘画上有所真正的建树,其盲目性必然是将绘画混同于艺术的多样性中而自甘自卑,或于多样性的当代艺术比较时又盲目地否定其他艺术,以为只有绘画才是艺术。所以说,没有关于绘画的明智的认识,在绘画上断不能取得成绩。
我们回过头来说黄于纲。他在中央美院学习,习得了绘画的诸多方法,特别是在叙事绘画与现实主义思想之间思考了良久,深思了许多。首先,他没有失掉绘画的价值体现的信心,但也不是屈从无意义的叙事陈规,而是想去解决他的问题。他对自己成长的环境有着天然的了解,也知道那片土地的故事。他不觉得现代社会就是城市化的逃离,恰恰相反是回到故土,探寻生命的本源。他是从生命的血脉与传承的谱系里寻找一种生命的意义,他无法不被这种想念所驱动,也无法拒绝这样的生命哲学的命题。他从最底层的一户人家开始,连续几年去跟踪他们,刻画他们,记录他们,对话他们,实际是朝夕和他们相处在一起,深刻地观察了中国乡村的一户最小单位的结构关系,从这里看到了中国社会之变的复杂和彻底。黄于纲以绘画的方式记录着他们的起居生活和各种状态,这些绘画和摄影都已经不是单纯的绘画命题,也就是,它们都大于自身。这是关于绘画的另一种写法和做法,类不同则无需做无效的比较,而能做到回到生命的真实状态,则无疑展现了绘画的价值——生命的思考者和体验者。从这个层面上,叙事绘画的复活是必然的,而以一种课题式的工作方法持续多年来研究,则不是每一个从事绘画的人所能做到的。这就是为什么黄于纲用了似乎不新奇的叙事绘画语言仍然发掘了它的当下意义的地方,这也是黄于纲能够坚持这样的绘画思想的地方。
今天的绘画的多样之多,史无前例;推陈出新,亘古未有。各种绘画语言争奇斗妍,自有说法。但绘画作为一种人类最古老的图绘表意方式,有着其本质的属性:传递生命与信仰的信息,而非为了绘画本身。绘画从其存在那天起就大于绘画,到了今天,依然可以追求绘画大于绘画的命题。只是,这个命题的解答各自不同;黄于纲是从自己的社会学考察方法与人类学的在场出发,让绘画回到绘画的现实,在叙事的图像里,唤起人本主义的情怀。这种写实性的叙事绘画不走轻松的色彩飞扬,而是用沉郁的凝重画面来续写中国所缺乏的道义精神和人类之爱的艺术精神。朴素的绘画之美即来自于大于绘画的绘画精神,历史有过这样的证明,现实依然需要这样的实践,而未来也会以这样的叙事来探访生命曾经的存在。
黄于纲的绘画实践则肯定了一种人类关怀的工作方法。这个时候,我们强调的不再是绘画。大于绘画,必定是先有人文的实践。在此,回到田野的工作方法,是为了探寻中国在21世纪初季的真实性所需要的。
2015年5月23日 花家地北里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